一、审定编号 国品鉴紫甘薯2010
二、来源与类型 宁紫1号是省农科院粮作所近年来培育成的一个优良紫心甘薯新品,具有独特的功效,富含的花青素和绿原酸不仅能抑制物质的产生和减少基因突变,还能降低血清中的转氨酶,对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三、适应范围 建议在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江苏、江西、湖北、浙江、四川等省(市)作春、夏薯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属紫肉食用型甘薯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叶心脏形,叶色、叶脉色均为绿色。中长蔓型,茎绿色,基部分枝6~8个。单株结薯5个左右,薯块纺锤形,紫红皮、紫肉。薯块萌芽性好。夏薯薯块干率27.2%,花青素含量为22.4毫克/百克,总可溶性糖含量为5.6%。抗根腐病和线虫病,不抗黑斑病。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薯区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平均鲜薯亩产量2352.0公斤,薯干亩产量为687.4公斤,增产6.42%,淀粉亩产量451.3公斤,增产6.5%;2007年平均鲜薯亩产量2477.2公斤,薯干亩产量为710.5公斤,增产24.30%,淀粉亩产量468.5公斤,增产28.1%;两年平均鲜薯亩产量2414.6公斤,薯干亩产量699.0公斤,增产14.81%,淀粉亩产量460.0公斤,,比对照品种济薯18(28.1%)高1.2个百分数点,平均块根淀粉率19.1%,比对照品种济薯18(18.1%)高1.0个百分数点。2008年在黄河流域薯区的山东、河南和山西的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亩产3093.1公斤,比对照品种南薯88增产27.22%,薯干平均亩产量870.91公斤,增产34.24%,干物率27.87%,比对照品种济薯18高1.34个百分点。淀粉平均亩产量560.9公斤,增产36.77%,淀粉率16.89%,比对照品种南薯88高1.16个百分点。
五、栽培技术要点
1、宜采用薄膜覆盖育苗技术,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水剂浸种后排种,防治黑斑病;
2、作春、夏薯种植均可。一般在3月上旬排种,5月中旬至6月上旬栽插。采用垄作法栽培,适宜栽插密度:春薯3300-3500株/亩,夏薯3500-4000株/亩;
3、应施足基肥,肥料以复合肥为佳,结合土壤肥力状况确定适宜施用量;
4、适宜在排水良好的田块种植,在平原地及地势低洼地种植时应开好田间排水沟,做到三沟配套,以防渍害;
5、适时收获,薯块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水剂浸种后,立即进窖,窖内保持窖温10-14℃,湿度85-90%左右;
6、本品种易感茎线虫病,不宜在病区推广。
联系单位:山东省聊城市景才紫薯专业合作社
联系人:马新鹏
联系电话:0635-5239900 13562087101
传真:0635-57116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