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定编号 苏鉴甘薯200602,国品鉴甘薯2007005
二、来源与类型 优质高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选用苏薯1号为母本,杂交选育获得。
三、适应范围 适宜在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省推广应用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1997年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 2005 年参加江苏省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
苏薯11 号在2003 ~2006 年的江苏省区试、生产试验以及国家长江流域薯区甘薯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 其鲜薯平均产量为2 154. 2kg/667m2,薯干平均产量为752. 1 kg/667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 04%和15. 72%; 平均干物率31. 65% ,比对照品种高4. 05个百分点。多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苏薯11号结薯早、干物率和薯干产量高。
苏薯11号为淀粉加工型品种,长蔓型,茎绿色,叶心脏形,顶叶绿色,成熟叶绿色,叶脉紫色,叶柄绿色,基部分枝7~8个,单株结薯3~4个,薯块为纺锤形,红皮白肉,结薯习性集中整齐,上薯率较高,薯块萌芽性好,生育期140 d左右。抗根腐病,不抗茎线虫病; 经室内人工接种鉴定表明,苏薯11号不抗黑斑病。总可溶性糖为3. 1% ,薯块蛋白质含量为6. 64% ,熟食干面,品质较好,适合作淀粉加工用。
五、栽培技术要点
1、培育壮苗
苏薯11号萌芽性好,出苗量较多,排种量以20kg/m2左右为宜,排种前苗床宜施适量的有机肥,采用薄膜覆盖温床育苗。剪苗后苗床及时培土、施肥,确保下茬苗的健壮。
2、合理密植
苏薯11号可作春、夏薯种植,春薯栽插密度为3300~3500 株/667m2 ,夏薯栽插密度为3500~4000株/667m2。
3、施足基施
在丘陵薄地上栽植应施足基肥,肥料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佳, 施用量一般为50 kg/667m2左右。
4、病害防治
苏薯11号的黑斑病抗性较差,生产上应重视对黑斑病的防治。排种前可用500倍液的多菌灵溶液浸种,采用高剪苗和多级采苗圃,并结合多菌灵药剂浸苗的方法进行黑斑病的综合防治。
5、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收获
联系单位:聊城市景才紫薯专业合作社
联系电话:0635-5239900 13562087101
联系人:马新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