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种植技术 |
紫薯丰收问题控旺是关键 |
双击自动滚屏 |
发布者:www.zishugy.com 发布时间:2015/6/26 阅读:1275次 【字体:大 中 小】 |
紫薯控旺是决定紫薯高产的关键因素,但是很多农民朋友对紫薯控旺还不够了解。 一、紫薯控旺的几个误区: 1、只关注成本,不关注效益。 2、控旺效果只看地上部分,不看地下部分。 3、只追求产量,忽略商品率和品质。 4、不明白多效唑的大量应用也是造成紫薯后期旺长和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补偿性生长原理)。 5、不知道叶片吸收的多效唑大部分滞留在吸收部分,很少向外运输,会随雨水冲刷而浸入地下。 在很多人眼中,紫薯控旺就是运用多效唑、矮壮素、乙烯利等调节剂控制紫薯茎叶不再使其旺长,认为只要茎叶不再旺长就会使紫薯获得高产。这种传统的控旺模式,一味追求紫薯控旺的表面效果,为了能控制旺长,随意加大药量,而忽略了紫薯控旺的真正目的——增产、优质。 其实任何单纯的控旺都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如多效唑、烯效唑、矮壮素、缩节胺、乙烯利等,甚至除草剂。控旺轻了,控不住;控旺重了,会导致减产,薯块畸形,无商品价值、残留严重。结果白白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而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这才是紫薯控旺面临的真正挑战。 二、紫薯控旺的依据 A、第一次控旺的依据 紫薯前期是以根系、茎蔓生长为主,以便形成自身的生理架构,为薯块膨大创造更多的营养来源,也就是为生殖生长奠定生理基础,这是紫薯生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重要生理过程。但由于环境或管理条件的影响,紫薯容易偏离正常的生长进程,而出现旺长,从而消耗大量营养,而此时正是紫薯薯块的形成分化阶段,容易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养分而影响薯块的形成与生长,造成薯块形成期薯块偏少或出现不结薯的现象,紫薯也就错过了紫薯第一次膨大期,对紫薯产量造成较大影响。 本次控旺程度要轻些,目的是促进根系生长、增加结薯块数、使茎蔓朝健壮方向发展。 B、第二次控旺依据 紫薯即将进入第二次膨大期,此时还处于高温高湿的季节,紫薯叶面积系数已达到峰值,大茎蔓生长势依旧较强,此时正是紫薯第二次膨大期准备阶段,紫薯控旺正当时。处暑(8月23日)至白露(9月8日)是紫薯膨大黄金期。 这次要重控,紫薯茎叶仍处在旺盛生长阶段,控旺目的是控制茎叶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为紫薯第二次膨大期做好准备。 C、酌情控旺次数依据 春薯栽植后70天左右,北方开始进入“雨季”,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紫薯块根膨大缓慢,甚至停止(地温高于30度),导致紫薯茎蔓长势过旺。就会形成庞大的茎叶群体,营长和生殖生长就会失去平衡,土壤中的营养大多被茎叶的营长所消耗,形成不良的茎叶分布系统。后期茎叶早衰,光合作用下降,终导致减产。 此时如果当季雨量大,长势过旺严重,要重控。这个阶段紫薯封垄期刚结束,是甘薯营养阶段,主要养分用于茎叶生长,是紫薯生长势强、日生长量大的时期,所以要重控。反之,则应轻控或不控。 三、紫薯控旺理念 现在我们种植甘薯,不再是为了“吃饱”而盲目追求高产,我们必须把紫薯转化成高附加值的商品,也就是用市场化的角度去看待“高产”。所以我们不能忽略了紫薯的外观、品质、口味,甚至绿色、无残留等。只有适应市场,我们才会实现紫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的紫薯控旺是从植物生理学角度,通过外在作用或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影响植物内源调节系统,在基因表达的基础上从初期开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进行“定向诱导”,在全生育期促进作物与环境、个体与群体、营长与生殖生长、根系与地上部、植株外部形态与内部生理功能的协调统一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涉及到紫薯根系的分化、薯块的形成、光合速率、“源”“流”“库”、营养积累、营养运输、淀粉积累、薯型外观、有无残留等诸多因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