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薯由于富含花青素、胡萝卜素等对人体具有作用的成分,近年来被作为特种高档农产品,受到人们喜爱。紫甘薯生长时间短但种植效益高,亩产量在2000 公斤以上,种植效益好。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1、 育苗
1.1 建育苗池。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水源方便的地方,按宽1米、长10米、深16厘米 建成标准育苗池。每池所育苗可栽大田2.0~2.5亩。
1.2 播种。播种时间在3月20~25日。选用上年留种的个体丰满、生长势强、无病斑虫伤、表面光滑、商品性好的紫甘薯中、小块根,平铺排放在育苗池内;然后覆盖过筛的细泥土6~8厘米,浇足底水盖地膜,再用农膜搭小拱棚覆盖。每池用种薯100~125 公斤。
1.3 苗期管理。播种后注意观察,紫甘薯芽刚出土时,要立即撤除地膜,以防晴天高温烫伤嫩芽。以后转入正常管理,要求早揭晚盖,阴雨天不揭地膜。剪苗前,可按苗长势好坏,每个池酌情追施0.25 公斤尿素。
1.4 剪苗。种薯上蔓苗生长达26~30厘米高、有6~7个芽时,即可将根部芽以上含有5~6个芽的蔓苗剪下,以100棵扎成1捆苗待栽。剪苗后,及时浇水补充水分,促进蔓苗再生。一般7天左右剪1次苗,约可剪苗8~10次。每个池每剪1次苗可栽大田0.2~0.25亩。
2、 定植
2.1 土壤选择。选择肥力中等偏上、排灌方便、理化性状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较佳,避免连作2年以上的土壤。
2.2 大田准备。每亩大田基施45%复合肥10~15公斤,再撒施5%的辛硫磷颗粒剂3 公斤或3%的辛硫磷颗粒剂5 公斤,然后全田耕翻,按行距66 厘米、垄高17~20 厘米筑成定植垄。
2.3 移栽定植。根据蔓苗长势情况,分批剪苗,当天移栽,以秧苗的近根段朝下斜插埋入土中2~3个芽,每垄单行按20~23 厘米株距定植,亩移栽密度约4 500~5 000株,栽后及时浇足水,以利生根活棵。
3、 田间管理
3.1 浇水。移栽当天浇1次透水,以后酌情浇水,直至秧苗成活。
3.2 查苗补缺。栽插后5~8天内应查苗,若发现缺苗、死苗,立即补栽。
3.3 除草。在移栽结束第1次浇足水后,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对水40~50 公斤细喷雾进行土壤封闭。
3.4 追肥。一般情况下不需追肥,如生长期间明显落黄,可趁下雨时每亩撒施7~10 公斤尿素,或在撒施后浇水。
3.5 防治虫害
3.5.1 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金龟子、甘薯小象甲等,对打垄前未撒施农药的田块,在生长期的6月初左右、块根膨大至2 厘米粗时,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1 400~1 500 毫升进行全田泼浇(通过小塑料管连在小汽油机泵喷嘴上,被自动吸入喷出的水中),或用40%辛硫磷乳油600~750 毫升对水700~750 公斤灌根防治。
3.5.2 地上害虫。主要有甘薯天蛾、甘薯麦蛾等,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60~80 毫升或1.8%阿维菌素乳油70~80 毫升,对水40~50 公斤叶面喷雾防治。
3.6 化控。为防止生长中后期(7、8月份)甘薯藤疯长,对长势较好的甘薯藤,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60 g对水40~50 公斤对薯藤叶细喷雾进行化控。
4、 采收与留种
4.1 采收一般从定植到采收约120天左右,根据定植先后,用钉齿耙挖翻分批采收上市。注意在采收前1个月禁用杀虫剂类农药。
4.2 留种采收的紫甘薯块根,中等以上的块根商品性好,以上市为主;中等及偏下、个头丰满、薯皮光滑、色泽鲜明、无损伤的块根,在晴天阳光下照射2~3个小时后留做薯种。根据下年种植面积确定留种量,进行越冬贮藏,一般每亩预留种70~100 公斤。
|